【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】走进白族扎染技艺传习所

【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】走进白族扎染技艺传习所

传习所小档案

名称

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

白族扎染技艺传习所

地址

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

建成时间

2018年

开放情况

对外开放

负责传承人

张 翔(州级)

白族扎染,古称“扎缬”“绞缬”,俗称“扎花布”“疙瘩染”,与蜡染和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术,是非遗里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心灵手巧的大理白族人民将一片片蓝天白云重现于布匹之上,创造出“不用针线的刺绣、不经纺织的彩锦”。

苍山脚下、洱海之畔的周城,一座座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,一块块蓝白相间的染布随风轻舞,汩汩的泉水顺着七拐八弯的巷道流淌,“风带走了沙,雨带来了花,白族的姑娘把扎染带回了家”的歌声在巷道回荡。走进代表性传承人张翔的家,正门上方悬着“张仕绅故居”的木匾,后门同样有一块木匾,上书“白族扎染世家”,传习所内摆满了扎染工具和扎染作品。

(张翔 白族扎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)

我一直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,从小看奶奶和妈妈做针线,爷爷和爸爸染布,耳濡目染,从刚开始做扎染到现在也有15年了。虽然说非遗传承是讲究创新的,但是这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,创新是不能离开传统的。我也希望有更多喜欢扎染的年轻人加入进来,我很乐意教大家。扎染这一民族文化不只是属于我们,更是属于大家的。

(张仕绅查看院内的板蓝根)

张仕绅老先生是张翔的爷爷,也是白族扎染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。老先生于1956年跟随母亲学习祖传扎染技艺,通过二十多年的不断摸索,他依靠祖传的扎染制作技术,结合现代染花技术,充分利用板蓝根等纯植物染料创作出千余种优秀作品;将白族扎染技艺的五种针法发展到二十六种,增加了挑扎、勾扎、组合扎等,使扎染的图案更加丰富。

“爷爷的设计有一万多个图案,目前我们整理出来两千多个,村里扎花人能扎出来的有一千七百多种,还有剩下的九千多种都是很繁琐的。因爷爷留下的图谱都是照片,要将它们放大、绘图、制模,最后扎花、浸染。其中比较复杂的针法,就和村里的扎花能手一起研究、复原。”张翔说。

苍山洱海是白族生活的本源,白族扎染中飘溢着的蓝与白,正是从板蓝根这一药用植物中“打蓝”出来的。张翔和家人将种植在苍山脚下的板蓝根收割回家,在冷水里浸泡半个月后,将渣滓捞出,按比例拌入石灰,每天都要用工具不断敲打,发酵半年以上,水分蒸发,染泥制成。

有了染泥,也就可以染布了。其主要步骤有画图、绞扎、浸泡、染布、蒸煮、晒干、拆线、漂洗、碾布等。确定图案后,用透明塑料布或蜡纸等印版沿着图案打洞,把印版置于白布上刷染料。然后根据白布的图案用针、纱、线、绳等工具,对白布进行扎、缝、缚、缀、夹等方式进行扎花。

扎花完成后,就需要以花形为中心进行反复浸染,根据所需要的颜色不同,浸染的次数也不同。经过晾晒、拆线后,一副副美丽的图案便呈现在人们眼前。因为扎花的手艺和浸染的次数不同,就算印版相同,最终呈现的图案也会有所差异,所以每一块扎染布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
蓝靛泥每染一次颜色都会变化,根据颜色的要求,有时候要染到二十次,而且只能晾干。“爷爷经常和我们强调,千万不要把板蓝根染色丢掉,直到现在我们也还在坚守。”用板蓝根染色的慢节奏,张翔和她的家庭坚持了十代人。

(张翔和父亲张人彪)

在张翔家楼上展厅,悬挂着的《麒麟图》,是爷爷、父亲一起设计,由母亲、张翔和一位阿姨一起扎花染成。整幅作品细腻生动,富于变化,是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。当时,一共扎染了三件,卖给美国客人一件,作为展览送给璞真扎染博物馆一件,自留一件。

“当时那些老人都还在,以为扎这样的作品简单,不料现在觉得非常难、太复杂,像我这样年轻的,都常常扎得眼睛花到看不见,再要扎染这样的作品,难度非常大了。”张翔叹道。

张翔家的白族小院是爷爷张仕绅的故居,她把传习所开在家里,每年都会为村里的妇女开展免费培训,还会到周边村子进行宣讲。张翔还会让参与过培训的妇女参与到订单和成品的制作,将染好的布料发给她们进行扎花。现阶段受疫情影响,参与制作的妇女达200多人,平均每人每月收入2000到2500元。

张翔还被下关四小聘为扎染传承导师,每年还会免费到上关完小、长育村完小、银桥完小、经开四小等小学开展宣讲活动。“扎染为什么是蓝白色的,除了象征着蓝天白云,还代表着做人要清清白白,做事要明明白白。”将扎染技艺传授给下一代的同时,她还会向学生们讲述扎染深层的意义。

“面对市场化和工业化,要坚持植物染色很难,但我们仍会继续坚守下去。爷爷去世之前说,丢了板蓝根染色,就谈不上非遗传承。下一步要继续研究爷爷留下的图案,在保留板蓝根染色的基础上,培训18到35岁的年轻人扎花,传承传统文化,让更多的人知道白族扎染。”张翔说。

现在,小院里绿油油的板蓝根长得茁壮,敲打板蓝根的清脆响声和漂洗扎染的潺潺水声整日不断。除了板蓝根染色,她和父亲还创新出咖啡色的核桃皮植物染色,绿色的野生解放草染色,已经可以批量生产。张翔还开设以教学为主的体验馆,通过将陶艺、甲马、三道茶与扎染相结合的方式,赢得了很多受众的喜爱,许多大学生和扎染爱好者也慕名前来体验,还有公司在体验馆开展团建活动。

2018年,在州、市文化和旅游局及非遗部门的关心支持下,张翔建立起了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白族扎染技艺传习所。“未来,我希望利用互联网,加大宣传,推进‘非遗+旅游’的发展,为乡村振兴谋求新出路,我也相信在非遗部门的关心支持下,白族扎染技艺会越来越好。”张翔信心满满地说。

一瓦一屋一人家,一针一线一素布,每个出太阳的日子,扎染好的布料都会在白族院落里迎风飘扬,穿过蓝白的扎染布海,透过千年时光,蓝与白已浸染成为白族人民生活的底色。

来源 “大理非遗”微信公众号

责编 王楚云

审核 李元

风雨相关

kd是什么意思吃鸡(KD详细含义介绍)
bt365体育官网育

kd是什么意思吃鸡(KD详细含义介绍)

🌀 07-07 💧 阅读 5043
学术交流
bet28365365

学术交流

🌀 07-11 💧 阅读 5410